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人民网:中煤能源扎根基层谋发展 心系群众扶真贫
——记中煤能源新疆分公司“访惠聚”工作
日期:2019-08-01 

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荫间,平整的柏油马路延伸到村户,太阳能路灯整齐地耸立两旁……初秋,走进阿瓦提县阿依巴克乡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祥和、秀美、惬意的乡村景象随处可见。

几年前,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村民除了种地、放牧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度成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

自治区党委启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来,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迅速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和责任心强的干部统一安排驻村开展工作。他们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综合施策,把中煤“和”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访惠聚”各项工作引向深入。经过努力,31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成功摘掉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走出了一条立足当地实际、发挥中煤优势、体现中煤“和”文化特色的“访惠聚”之路。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被自治区评为“访惠聚”驻村工作2017年度优秀组织单位,工作队被评为自治区2017年度先进工作队。

驻村以来,不论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还是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正从一穷二白的“穷山村”蜕变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源”,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拉家常,交朋友

架起驻村路上的“连心桥”

心相通,一通百通,心不通,无动于衷。

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共有住户429户2032人,全村党员47名,平均年龄超过50岁,村支部也都以老党员为主。村干部更换频繁,四年换了三个支书,村组织结构不合理,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民生活条件差,一变天,屋里屋外到处尘土飞扬。村民看见工作队员不是绕着走,就是敷衍应付。初来乍到,语言沟通也存在一定障碍,工作难度很大。面对这些语言难题,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从犁能煤炭公司选派优秀的维吾尔族干部吾布力塔力甫·巴斯提前去驻村,既是工作队副队长,又当翻译,解决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充实了工作队力量。

面对眼前的困难,工作队员们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他们迅速调整状态,适应角色转换,和县乡政府领导干部沟通,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从入户走访开始,访民情,摸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脚踏实地开展“接地气、转作风、交朋友、体民情、通民意、宣政策、惠民生”活动。

田间地头盘腿坐、路旁溪边唠家常,随处可见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抓宣讲、听诉求、搞帮扶,用自己的行动帮扶解困、温暖人心。通过一家又一家走访,一次又一次畅谈,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愿望诉求和困难情况满满地记在几十本民情日记和走访日志里。那些困难和诉求也成了放在工作队员们心头上的一个结。

“吐尔洪江,你的木匠手艺有用处了,帮你联系了活,一天300块,一个月能不能干完?”“玛依拉,这是十字绣订单,一天一结工资,不用出门就能贴补家用”“赛买提江,你的补贴我问了,工作人员疏忽漏记了,这个月全给你补回来”……经过队员们多方协调,记在本子上内容一桩桩一件件得到了落实。

针对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工作队认真梳理,逐条回复。从固本强基抓起,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工作队队长亲自担任村“第一书记”,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建强战斗堡垒,让村基层组织工作面貌一新。在村“两委”班子选配、财务清理、低保审核以及工作组协调的民生项目的实施,通过“两会两票”民主决策程序,让共产党员全程参与,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让党员感受到政治荣誉感。村里每次开会,都有35名以上党员积极主动参加。初步建立起党员发展后备人选“动态管理储备库”。工作队还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进行发声亮剑发言,村党支部建设逐步迈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村里建成了一支对党忠诚的党员队伍,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

如今,村部破旧的泥草房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公厕相继建成,原本冷清的村部大院一下子成了焦点,村民自发从家里搬来各种花卉,把大院变成了花的海洋;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经过工作员协调300万元资金后修成了黝黑笔直的泊油路;咨询、健身、学习、议事、娱乐……村委会成了大家最愿意来的地方。

环境改善了,村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82岁的老党员阿卜都克依木·买买提拉着工作队队长的手说:“我们的好干部回来了,共产党派了贴心人来我们村了。”

如今,努尔古丽大妈做好酸奶、炖好土鸡,一次又一次叫队员“回家”吃饭;阿不拉杜拉大叔给加班加点的队员们端来一锅包谷面面条;羞涩的中学生玛依拉将一包核桃和十几枚煮鸡蛋塞在工作队员们的手中就笑着跑开了。

工作队用脚步丈量了民情,用真心换回了民意,终于推倒了横亘在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他们听到了群众的真实声音,了解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定靶向找穴位

精准扶贫汇聚小康力量

“惠民生就是要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点穴式’扶贫,确定靶向,点准穴位,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工作队队长李学法这样说。

驻村工作队紧紧聚焦脱贫攻坚这场只能打赢、必须打好的硬仗,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工作要求,以民生项目为切入点,重点解决灌溉、饮水以及村级阵地等突出问题,逐一细化分解责任。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调查和甄别贫困户,通过一看房、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的方法,认真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落一户,不差一人。经村支部、“两会两票”制度,反复研究、甄别筛选,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张榜公示,最后确定77户贫困户326名贫困人口。每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每户都有帮扶结对人员并制定相应的帮扶脱贫方案,做到了不多一户、不漏一人、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盐碱地多,庄稼收成好坏要看雨水的多少,农田能不能及时灌溉直接影响村民的温饱问题。

工作队自入村以来,点住这个“穴位”,把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状态作为解决民生重点工程来抓。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化被动为主动,决定兴修水水利工程。经过多方协调,先对年久失修排碱渠就行了修复疏浚,先解决了土地排碱的难题,又针对机井配置不合理的实际,补打了一口120米深的机井,并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5.4公里长的防渗渠,彻底解决全村的灌溉问题。

看着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日子终于结束,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伍老军人阿吾提·沙吾提说:“过去我们最担心的是地浇不上,最怕绝收减产没饭吃。现在工作队修建了防渗渠,棉花灌溉再也不靠天,去年我们收成好得很,一亩多产棉花一百斤,工作队亚克西,热合买提!”他紧紧握着工作队队员的手,激动地说着。

庄稼灌溉的问题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迫在眉睫。

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的边远户不通自来水,吃水要赶着毛驴车到村委会去拉,费时费力。69岁的老党员艾莎·沙瓦孜年轻时挑水吃,后来赶着毛驴拉过水,再后来有了自行车驮水,现在年纪大了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到村部去拉水吃。一次拉水的时候,由于技术不熟练,撞到了村委会大门的石头桩子上,车翻了,水洒了,好在老人没有大碍,但这一幕被李学法看到眼里,更坚定了他下决心解决村民吃水问题的决心。

很快,在工作队的协调努力下,一条长达15.7公里的供水主干线铺设完毕,分支到每家每户,自来水管网的改造,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终结了村民们祖祖辈辈拉水吃的历史。

打开水龙头,清澈甘冽的自来水哗哗喷涌,轻轻接起一捧水,年迈的艾莎·沙瓦孜禁不住热泪盈眶,“只有共产党惦记着咱们老百姓,是党的惠民政策好,中煤工作队的兄弟们好!亚克西!”

脱贫致富,离不开农业科技。

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有一千多亩核桃树,由于村民疏于管理,病虫害较多,好好地核桃林几乎是“野蛮生长”,怎么才能让核桃树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呢?扶贫先扶智,工作队从提高村民的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入手,向派出单位申请技术扶持专款,邀请新疆农科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核桃种植管理技术要领,手把手教村民剪枝嫁接,传授施肥方法,防治病虫害。

今年村里的1000亩薄皮核桃喜获丰收,采摘下来的青皮核桃堆成了小山,满载核桃的拖拉机排起了长龙,村民们的脸上漾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干部艾尼瓦尔·阿吾提说:“村里有1000多亩核桃树,今年一亩核桃能产1000多公斤,按照现在的价格,能卖出300多万元,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要感谢工作队,把我们捧在手里的‘泥碗’变成了‘金碗’,村民们太高兴了!”

如今58岁的阿米娜·吐尔洪坐在家里的菜地就能摘取黄瓜、西红柿和辣椒等蔬菜。今年年初,工作队把开发“庭院经济”作为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突破口,免费发放蔬菜秧苗、化肥,帮助贫困户建造塑料拱棚23座,修建菜窖23个,引导农民科学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致富项目,通过多种模式将农家庭院“方寸地”变成脱贫致富“增收园”,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聚民心,换思想,

扶志又扶智对症“拔穷根”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就会奔涌而出。

工作队依照“先富脑袋,后富口袋”的工作思路,每周召集脱贫户宣传讲解政策,引导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去。工作队还经常组织召开脱贫专题会议和组织困难群众思想交流会,针对脱贫户的需求,用通俗接地气的话语宣传讲解,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针对不能到会议现场的村民们,队员们主动上门,在村民们田间地头一起干活,边劳动边聊天,新疆的历史、发展,党的政策像涓涓细流,流进老百姓心里。

在数次政策宣传讲解工作后,脱贫户以往懈怠、满足的思想观念得到很大转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动力得到了激发,大家都主动要求融入精准脱贫工作中去,积极开展农牧业生产活动,努力增收增效,为早日致富铆足了干劲。

为了打开村民的文化视野,工作队专门建造了百姓大舞台和50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在所有节日期间,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形式各样的大宣讲、发声亮剑、宣誓活动,通过让红旗飘起来、大喇叭响起来、民族舞蹈跳起来等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引导青年开展健康的体育运动,在美丽乡村营造了团结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扶贫重在扶智”。面对部分村民还存在“等、靠、要”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一方面开办“双语”夜校,利用村会议室当作教室、聘请村学校老师讲课,受到到村民热烈的欢迎,村干部、年轻人都踊跃参加学习。

32岁的玉山江·沙吾提是个开商店的个体户,每天的夜校他都坚持参加,“我是做生意的,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能为我带来不少生意,老师教的水平高,你看,我现在说的比以前好多了!”

在走访中,工作队员们得知有十几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先后辍学,于是工作队员主动认领,先后捐助2万余元,捐献书籍、衣物、文具,帮助他们重返课堂。每到“六一”儿童节,工作队就会向小学校捐赠教具、文具,给贫困学生带去慰问金,把温暖送到孩子们的心坎上。

为鼓励村民掌握一门技术,工作队与电信部门达成共识,在村里铺设一条光纤,在村部建立一所绿色网吧,吸引众多村民来上网学习。同时,请来了阿依巴格乡最好的电焊师傅阿布杜外力·托合尼亚孜,购买了培训用的电焊器材、钢材、防护用品等、利用大队部南侧约100平米的空地上开始了电焊技术的教授,教的认真,学的用心,经过培训,村里20个小伙子考试合格拿到电焊操作证。

见村里的妇女大多闲在家,工作队投资2万余元购置10台缝纫机,成立“缝纫技术培训中心”,为本村贫困家庭无偿提供技术培训,扩大就业机会。古泽丽克孜·司马义是“缝纫技术培训中心”的老师,她说,培训中心开业以后,村里妇女们争相参加,截至目前,已经有12人结业,全部独立外出工作。

针对待业青壮年较多、无固定收入的实际情况,工作队多次与鲁泰棉业公司联系,邀请公司来村里招工,先后输送80多名贫困村民到公司上班,实现了一步脱贫,挖出了“穷根”。阿斯亚木·买买夫妇俩在棉业公司工作后,从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如今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以前我们的日子过的捉襟见肘,时不时还要靠老人接济,现在我们俩已经存了18000元,还买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摩托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我们太幸福了,这一切都是工作队帮我们实现的,谢谢!”

31岁的穆合塔尔·内芝也是贫困户,靠打零工补贴生活,日子过的很艰难。今年三月夫妻俩都进了鲁泰棉业,现在每月有7000多元的收入。工作队员因为一户一策扶贫项目联系到他,得知自己还有5000元项目款。他摆摆手,满怀感激地说:“谢谢!我已经拔掉了穷根,在工厂这边买了新房子,孩子也接过来上学了,就把这个让给更需要的人家吧!”

南疆绵羊肉质鲜嫩、绒毛细长,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工作队争取资金发放扶贫羊477只,成立了一个养羊合作社,动员缺少养羊经验和劳动力的贫困户同养殖大户签订托养协议。工作队又投资3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特种养殖场,通过招商引资,吸收阿瓦提金秋养殖合作社入股,饲养红嘴雁,带动20余户贫困户脱贫。

包括兜底扶贫在内,多个脱贫办法就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一样,在村里铺开,引领村民们创业致富,拔出“穷根”。

结对子,认亲戚

相互抱成“石榴籽”

“李书记,快救救我的儿子吧。”去年7月的一天,村民麦麦提·依米尔急匆匆敲开工作队办公室的门,满脸的悲伤。原来,麦麦提的儿子玉散江·买买提在徐州机电工程学院上学,因打篮球发生意外导致骨折,需要一万多元的手术费。“我连1000块钱都没有,娃娃在医院没人管,这可咋办?”看着麦麦提急的满头大汗,李学法先安慰他回家等候,然而立即打电话安排家人赶赴徐州玉散江所在的医院探望,并将玉散江转至徐州中医院,垫付相关费用,成功做了手术。

亲人般千里之外的照顾和分担,让买买提·依米尔夫妇异常感动,“我不知道说什么话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谢谢,谢谢李队长!”说着,买买提一度哽咽。如今,两人结成了亲戚,已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你来我往早已是家常便饭,两家关系也非常亲密。

从领导到下属,从队长到队员,驻村工作队为村民着想的实际行动也体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各族干部职工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对各族群众的无比热忱,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活动、真帮扶、作贡献等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他们采取小板凳微宣讲、家庭会议讨论、拉家常解疑惑等“小场面”形式,以“小切口”讲清“小案例”,用“大白话”讲透“大道理”,把法律讲透彻、把政策讲鲜活、把文明讲到位,不仅敲开百姓家门,更敲开了群众心门,让各族群众享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亲戚越走越亲、情谊越聚越浓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各族干部群众走得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百姓幸福指数更高了,处处涌动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大爱,形成了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的良好社会格局。

中煤集团新疆公司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公司党委书记赵立正、总经理李辉多次到南疆驻村工作队,与工作队员同吃同住同走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经常到南疆贫困村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作问题。

中煤新疆公司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新疆分公司党委书记赵立正、总经理李辉多次到南疆驻村工作队,与工作队员同吃同住同走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共21次到南疆贫困村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作问题。

党委书记赵立正年初到南疆驻村工作队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到“四老人员”亥木都拉·依明家走访慰问时,和他结为亲戚,并亲切地勉励他说:“作为村里面的老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做正能量的传递者,发挥余热,更好的为团结稳定和发展做积极贡献。”

工作队员们也分别与村里四户村民结对子认亲戚,共同种植了“亲情树”。80多岁的孤寡老人罕妮萨罕·麦克肃穆大妈逢人便说:“谁说我没有孩子,工作队队员都是我的孩子!”。

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今年将工作队员由5名增加到10名,又从伊犁犁能煤炭公司选派优秀的维吾尔族干部吾布力塔力甫-巴斯提到南疆驻村,既是工作队副队长,又当维汉语翻译,解决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充了实工作队力量。统筹协调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民生项目建设,集企业之力,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推动“访惠聚”工作高效落实。每月安排一名干部下沉和工作队员一起入户入住,做到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调研工作动态,关注工作进展,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对各族群众的无比热忱,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活动、真帮扶、作贡献等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与各族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驻村以来,从聚焦维护稳定、脱贫攻坚、群众工作,到建强基层组织、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办好实事好事,再到壮大党员队伍……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推进脱贫攻坚注入了力量,为密切干群关系架好了桥梁,为夯实基层基础发挥了作用,为培养锻炼干部提供了平台,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

中煤集团新疆分公司将紧紧围绕总目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访惠聚”驻村工作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更大贡献。